麥長管蚜是危害作物產(chǎn)量的重要蟲害,防控不當(dāng)會帶來嚴重的經(jīng)濟損失,對付這種蟲害可參考一下情況:
該蟲屬于同翅目,蚜科。分布在全國各產(chǎn)麥區(qū)。
寄主:小麥、大麥、燕麥,南方偶害水稻、玉米、甘蔗、獲草等。
形態(tài)特征:無翅孤雌蚜體長3,1mm,寬1.4mm,長卵形,草綠色至橙紅色,頭部略顯灰色,腹側(cè)具灰綠色斑。觸角、喙端節(jié)、財節(jié)、腹管黑色,尾片色淺。觸角細長,全長不及體長,喙粗大,超過中足基節(jié)。腹管長圓筒形,長為體長1/4,在端部有網(wǎng)紋十幾行。尾片長圓錐形,長為腹管的1/2。有翅孤雌蚜體長3.0mm,橢圓形,綠色,觸角黑色。腹管長圓筒形,黑色,尾片長圓錐狀,有8—9根毛。
為害癥狀:麥長管蚜前期集中在葉正面或背面,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,致受害株生長緩慢,分蘗減少,千粒重下降,是麥類作物重要害蟲。也是麥蚜中的優(yōu)勢種。
生活習(xí)性:年生20一30代,在麥田春、秋兩季出現(xiàn)兩個高峰,夏天和冬季蚜量少。秋季冬麥出苗后從夏寄主上遷入麥田進行短暫的繁殖,出現(xiàn)小高峰,為害不重。11月中下旬后,隨氣溫下降開始越冬。春季返青后,氣溫高于6℃開始繁殖,低于15℃繁殖率不高,氣溫高于16℃,麥苗抽穗時轉(zhuǎn)移至穗部,蟲田數(shù)量迅速上升,直到灌漿和乳熟期蚜量達高峰。該蚜在北方春麥區(qū)或早播冬麥區(qū)多于9月遷入冬麥田,10月上旬均溫14—16℃進入發(fā)生盛期,10月中旬開始產(chǎn)卵,11月中旬旬均溫4℃進入產(chǎn)卵盛期并以此卵越冬。翌年3月中旬進入越冬卵孵化盛期,歷時1個月,春季先在冬小麥上為害,4月中旬開始遷移到春麥上,無論春麥還是冬麥,到了穗期即進入為害高峰期。麥長管蚜適宜溫度10一30℃,其中18—23℃適,氣溫12—23℃產(chǎn)仔量48—50頭,24℃則下降。主要天敵有瓢蟲、食蚜蠅、草蛉、蜘蛛、蚜繭峰、蚜霉菌等。
防治方法:(1)選用抗蟲品種。如:“魯麥23”;合理布局。冬春麥混種區(qū),盡量減少冬小麥面積或冬麥與春麥分別集中種植,這樣可減少受害;適時集中播種。冬麥適當(dāng)晚播,春麥適時早播;合理施肥澆水。(2)生物防治減少或改進施法,避免殺傷麥田天敵。充分利用瓢蟲、食蚜蠅、草蛉、蚜繭蜂等天敵。(3)上述措施不能奏效的地區(qū)或田塊可采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:麥喜星50ml一畝地,敵敵畏40—60ml一畝地,兌水稀釋,均勻噴霧,能夠迅速壓低蟲口基數(shù),取得理想的效果。另外蚜螨一蓋凈,殺蚜一滴凈,功夫水乳劑等藥劑也可以用于防治小麥蚜蟲
充分了解該種害蟲的特性,就能輕松對付這種蟲害,既省時省力,有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經(jīng)濟開支。
(火爆農(nóng)資招商網(wǎng):小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