獼猴桃軟腐病主要發(fā)生在獼猴桃果實收獲后的后熟期,果實內部的果肉發(fā)生軟腐,失去食用價值,是果實生長后期至貯運期時有發(fā)生的一種病害,細菌多從傷口侵入,果皮蟲傷或采果時剪傷,以及果柄脫落處都是細菌侵入途徑。病原進入果內即潛育繁殖,分泌果膠酶等溶解種籽周圍的果膠質和果肉,醇發(fā)酵產生酸,造成果實軟腐發(fā)臭。
1、獼猴桃軟腐病癥狀
軟腐病主要為害果實,其次是葉片、枝蔓。
果子發(fā)病主要發(fā)生在收獲和貯運期,初期病斑為淺褐色,在病斑周圍呈現(xiàn)黃綠色,病健交界處有暗綠色暈環(huán)帶。病部果肉呈淡黃色,內部呈海綿狀空洞,發(fā)病中后期病斑凹陷,近圓形或橢圓形,褐色,中央常出現(xiàn)錐形腐爛點。果皮不易破裂,但易與果肉分離。
常溫下果實迅速變軟,發(fā)病6天后果子全部腐爛。后期病部產生白色菌絲體,并有組織液滲出,冰果逐漸失水后菌絲體顏色會加深,在果面形成黑色子實體。
另外,軟腐病在葉片和枝蔓上也能感染。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,初期為褐色半圓形病斑,后期逐漸向整個葉緣及葉片中心擴展。病斑褐色至深褐色,發(fā)病后期引起葉片焦枯或脫落。
枝蔓染病多發(fā)生在長勢衰弱的枝蔓上,初期病斑呈淺紫褐色,水漬狀,后轉為深褐色。濕度大時,病部迅速繞莖橫向擴展,深達木質部,皮層組織大塊壞死,引起枝蔓萎蔫干枯。后期病斑上產生很多黑色小點(病菌子座)。
2、獼猴桃軟腐病發(fā)病規(guī)律
病原分布廣,具有腐生性,主要以菌絲體或子實體的形式在并殘體或枝干上越冬。翌年春天氣溫回升后,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釋放并借助風雨傳播。對果實的侵染始于花期果幼果期,在果肉內潛伏侵染,一般在果實后熟期才會表現(xiàn)出癥狀。
葉片與枝蔓的侵染多從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。溫度和濕度是影響軟腐病發(fā)生的決定性因子。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25℃。子囊孢子釋放需要靠雨水,雨后1小時開始釋放,雨后2小時可達高峰期。
冬季受凍,排水不良,掛果多樹勢弱,枝蔓瘦小、肥水不足的果園發(fā)病較重,枝條死亡多。
3、獼猴桃軟腐病防治方法
1、冬季清園,消滅病菌載體,一定要掃除落葉落果,剪去病枝。
2、加強果園的管理,重施基肥,增強樹勢。
3、減少園地蔭蔽,改善通風及光照條件,幼果期進行果實套袋。
4、在果實采收、運輸中要避免果實碰傷,貯藏時期要穩(wěn)定的低溫貯藏,入庫時嚴格檢查,一定不能將帶病的果子引進冷庫。
化學防治可在春季萌芽前與其他病害一起防治,可噴施中草藥制劑潰腐靈。謝花后兩周至果實膨大期噴葉青+大蒜油+沃豐素,間隔10-15天噴一次。特別中后期要噴葉青+沃豐素,提高果實的抗逆能力。
如果各位果農不想一年的收成就此損失,那么就在平時種植果樹中需要注意不同的細節(jié)問題,其實,在農業(yè)防治上,無論是什么病害,冬季一定要清園,減少病蟲害的來年的侵染基數(shù)。另外就是要增強樹勢,因為病原菌比較喜歡挑弱的下手。同時,要盡量改善環(huán)境,使環(huán)境利于植物的生長而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