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農949是河南農業(yè)大學李蘭真副研究員和楊會武高級農藝師共同選育的小麥新品種。其組合是(鄭太育92215/90m434)F1//90(232)。該品種于2005年8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,審定編號:國審麥2005015。
豫農949屬弱春性、多穗型、中熟品種。幼苗近直立,葉色濃綠、生長健壯,分蘗整齊,分蘗力中等,分蘗成穗率高;整個生育期前期發(fā)育慢,后期發(fā)育快,所以,冬季抗寒性極強,其抗寒性超過黃淮麥區(qū)某些半冬性品種,春季起身早、發(fā)育迅速,兩極分化快,抗倒春寒能力稍偏弱;株高80厘米左右,株型緊湊,葉片上沖,抗倒伏能力強。穗層整齊,穗長方形,長芒,白殼,白粒,籽粒半角質。產量三要素協(xié)調,常年畝成穗45萬左右,穗粒數(shù)30粒左右,千粒重45克左右;活稈成熟,抗干熱風,耐高溫,抗條銹病,中抗葉枯病,感葉銹病和赤霉病。
豫農949籽粒品質為中筋。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測中心(北京)于2004和2005年分別測定混合樣,其結果是:容重791克/升、790克/升,蛋白質(干基)含量14.29%、14.39%,濕面筋含量31.6%、32.8%,沉降值30.1毫升、33.9毫升,吸水率55.4%、54%,面團形成時間2.6分鐘、2.6分鐘,穩(wěn)定時間2.4分鐘、2.6分鐘,大抗延阻力158E.U.、190E.U.,拉伸面積43平方厘米、50平方厘米。
產量表現(xiàn):
2003-2004年度參加黃淮南片春水組區(qū)域試驗,平均畝產549.2公斤,比對照豫麥18-64增產9.9%,達極顯著,居第二位;2004-2005年度繼續(xù)參試,平均畝產514.5公斤,比對照豫麥18-64增產14.5%,達極顯著,并列第二;同年度參加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481.4公斤,比對照豫麥18-64增產13.4%,居位。
適宜種植區(qū)域及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在黃淮冬麥區(qū)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、安徽省北部、江蘇省北部、陜西關中地區(qū)、山東菏澤中高產水肥地中晚茬種植。
適播期一般在10月10~25日,每畝播量6公斤,晚播可適當加大播量。播種方式,由于該品種株型緊湊,行距不宜過寬,一般行距6-6.5寸,好一耬3行,6寸行距,背垅8-9寸,這樣便于麥垅套種,也可發(fā)揮邊行優(yōu)勢。春季管理高產田要晚澆拔節(jié)水,以小麥基部節(jié)已伸長,第二節(jié)開始伸長時為宜,并注意防治葉銹病和赤霉病。防赤霉病可在揚花初期噴撒多菌靈。
豫農949的品種權單位為河南農業(yè)大學。該品種已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,品種權號為:CNA20040325·7。
火爆農資招商網(wǎng)[兆豐-豫農949],可直接給該產品留言獲取廠家回復